WEFV2626EFCEYYYB15VEF

 

內容簡介

  ◎一讀就懂的語言學入門知識
  ◎簡明文字搭配清晰圖表,觀念、方法完整
  ◎分別從歷時與共時兩面向,詳述閩南語的特點

 
  本書分為「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閩南語的語言特點」、「閩南語的比較」三大篇章,以閩南語為標的物,從語言學的入門知識開展,分別從閩南語的形成過程,閩南語的共時音系,閩南語的歷史層次特徵,以及閩南語、國語的橫向比較等不同的語言學角度,剖析閩南語的結構與研究成果。亦從漢語史的發展脈絡,詳述閩南語與古漢語的關係與語言分化的關鍵,以及閩南語在潮汕、瓊雷、臺灣、南洋等處的流播,並分析各處閩南腔調的特徵與異同。

  作者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搭配精確清晰的圖表,論述「音韻學」、「歷史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等語言學門的相關概念,可作為「閩南語」、「漢語方言學」、「音韻學概論」等課程之入門讀本或指定教材。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筱琪


  學經歷: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
  中央研究院語言所博士後研究員

  現職:
  東海大學中文系專任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
  閩南語、漢語方言學、聲韻學、漢語史、歷史語言學

目錄

第一篇 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
 
第一章 閩南語研究的背景知識
1-1 語言和方言
1-2 漢語和漢語方言
1-3 漢語方言的分區一
1-4 漢語方言的分區二
1-5 漢語方言的分化模式
1-6 漢語方言的形成:上古
1-7 漢語方言的形成:中古
1-8 漢語方言的形成:近代
 
第二章 閩南語的形成
2-1 閩南語的性質
2-2 閩南語的形成:先秦兩漢   
2-3 閩南語的形成:六朝
2-4 閩南語的形成:唐五代
2-5 閩南語的形成:宋元明
2-6 閩南語的流播:潮汕
2-7 閩南語的流播:雷瓊
2-8 閩南語的流播:臺灣
2-9 閩南語的流播:南洋
2-10 閩南語的流播:飛地
 
第三章 研究閩南語的方法
3-1 田野調查法
3-2 進行田野調查:事前準備
3-3 進行田野調查:注意事項
3-4 閩南語田野調查工作坊
3-5 閩南語韻書
3-6 閩南語辭典一
3-7 閩南語辭典二
3-8 閩南語文獻:《荔鏡記》
3-9 閩南語數位典藏計畫
 
第四章 閩南語的語言學知識
4-1 語音的產生方式
4-2 輔音的發音
4-3 元音的發音
4-4 聲調的發音
4-5 音「類」
4-6 分音
4-7 辨認音位的方法 
4-8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一
4-9 音位化的處理原則二
4-10 音位操作的彈性空間
4-11 結構
4-12 音韻系統

第二篇 閩南語的語言特點
 
第五章 閩南語的共時音系
5-1 閩南語的聲母
5-2 聲母分析一
5-3 聲母分析二
5-4 聲母分析三
5-5 閩南語的韻母
5-6 韻母分析一
5-7 韻母分析二
5-8 韻母分析三
5-9 韻母分析四
5-10 韻母分析五
5-11 韻母分析六
5-12 韻母分析七
5-13 韻母分析八
5-14 閩南語的聲調
5-15 聲調分析一
5-16 聲調分析二
 
第六章 閩南語的連讀變調
6-1 一般性前字變調
6-2 陰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3 陽平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4 陰上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5 陰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6 陽去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7 陰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8 陽入調的連讀規則分析
6-9 小稱詞尾前字變調

第七章 閩南語的語言層次
7-1 文讀與白讀
7-2 聲母的層次對應
7-3 韻母的層次對應一
7-4 韻母的層次對應二
7-5 韻母的層次對應三
7-6 聲調的層次對應

第三篇 閩南語的比較
 
第八章 閩南語與國語的對應
8-1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母比較
8-2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韻母比較
8-3 閩南音系與國語音系的聲調比較
8-4 聲母的對應一
8-5 聲母的對應二
8-6 聲母的對應三
8-7 聲母的對應四
8-8 韻母的對應一
8-9 韻母的對應二
8-10 韻母的對應三
8-11 韻母的對應四
8-12 韻母的對應五
8-13 韻母的對應六
8-14 韻母的對應七
8-15 韻母的對應八
8-16 韻母的對應九
8-17 韻母的對應十
8-18 聲調的對應一
8-19 聲調的對應二
 
第九章 閩南語的腔調
9-1 閩南語的腔調種類
9-2 泉州閩南話
9-3 漳州閩南話
9-4 廈門閩南話
9-5 潮汕閩南話
9-6 雷州閩南話
9-7 海南閩南話
9-8 新加坡閩南話
9-9 臺灣普通腔
9-10 臺灣特色地方腔一
9-11 臺灣特色地方腔二
 



從閩南語開始入手語言學研究吧!


  閩南語是我們的親密母語,亦是教育部鄉土語言課程的指定語種。除了口語使用外,我們還可以從「語言學」的角度,深入剖析閩南語的音韻、層次與詞彙特點。
  
  閩南語成形的核心區在大陸福建省的泉州、漳州、廈門一帶,經歷先秦兩漢時代的醞釀,六朝、唐五代的發展,至宋元明時代定型後,閩南語走出福建省,向南散播至潮汕平原,臺灣島,並橫越廣東、廣西,向西流播至雷州半島與海南島,晚近更散播至南洋新馬地帶。
  
  本書分為「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閩南語的語言特點」、「閩南語的比較」三大篇章,以閩南語為標的物,論述與閩南語研究相關的各種語言學知識。第3章「研究閩南語的方法」針對語言學初學者設計,從語言的田野調查準備工作、語音轉寫的音標符號、閩南歷代韻書、辭典,以及中央研究院語言數位典藏計畫等,依序說明各項閩南語研究的專門知識、注意事項與可用工具,讀者不需事先研讀艱澀的語言學書籍,即可輕鬆入手。
  
  閩南語的研究可大分為共時音系描述與歷史語言層次剖析兩類。閩南共時音系的首要特點是大量的「鼻化韻母」以及嚴格且複雜的「連讀變調」,這兩個語言特徵都是國語(或說華語)所沒有的。鼻化韻母是指發音時從肺部呼出的氣流同時通過口腔與鼻腔所形成的韻母,例如閩南語「錢」」、「天」、「扁」等字的韻母讀音。連讀變調則是指聲調單字調的調值與連讀時的聲調調值不同,例如閩南「花」單字調讀hue55,若置於詞彙首字位置,如「花店」一詞,此時的「花」字讀音為hue33;又如「好」單字調讀ho53,若置於詞彙首字位置,如「好心」一詞,此時的「好」字讀音為ho55。
  
  閩南語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複雜的歷史語言層次,也就是所謂的「文白異讀」現象。閩南語的形成區域位於今日的福建省,遠離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核心,歷朝歷代的北方政經文化力量,將一波波的北方語言層輸入南方的閩語系統中,並逐漸沉積融合至閩南音系內,形成各個不同時代來源的語言層。這種語言層次積累的現象早先因「語用形式」差異被研究者關注,例如「三」一般做量詞時讀sa,而詞彙「三國演義」中之「三」則讀sam,第一種讀音sa屬於「白讀音」,一般多用於口語音之中,而第二種讀音sam屬於「文讀音」,一般用於讀書或文言詞彙之上。
  
  本書的另一項特點是詳細介紹了幾種當前閩南語著作中使用的音標符號,國際通用的語言學標音符號為「國際音標」,簡稱IPA,不過教育部於民國95年另外公布了「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訂製另一套音標體系供國中小國民教育之鄉土教材使用。本書第8章羅列「國際音標」、「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的符號對應,並於相關處補充相近或相同讀音的注音符號,以供讀者學習與查閱。本書不僅針對臺灣地區的讀者,不使用注音符號的內地、港、澳讀者,亦可以本教材來學習閩南語研究的相關知識。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187501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32頁 / 17 x 23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第一篇 閩南語研究的觀念與方法

第1章 閩南語研究的背景知識

1-1 語言和方言

(一)語言的概念
  
「語言」是人類社會約定俗成後形成的穩定溝通符號系統,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系統與交際工具,也是文化載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簡單來說,語言的概念可以從「語音」、「詞彙」、「語法」三個面向切入。討論語言問題可分別由這三個小類著手,並依照系統特徵分析個別的語言問題。

(二)方言是語言的變體
  
「方言」是某種特定語言的「地區性變體」。若某個語言的通行範圍廣泛,久而久之,不同的社群將形成自身特有的區域特徵,這些區域特徵若擴大到一定的程度,就會發展為語言底下的一個地區方言。
  
也就是說,「方言」隸屬於「語言」之下,與該語言共享大致相同的語言法則,但卻具備了在地社群的地域文化甚至族群認同標誌。
 

 

 

 

風府。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風府名意指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本穴物質為啞門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後,此氣散熱吸濕並化為天部橫行的風氣,本穴為天部風氣的重要生髮之源,故名風府。風府穴最容易招致風邪,但治療和風有關的疾病,也是首選此穴。 ... 風府穴的具體位置 人體風池穴位於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 〖解剖〗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 風府穴的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風府穴的主治疾病 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 風府穴的常見配伍 配合谷穴、絲竹空穴治偏正頭痛;配腦戶穴、玉枕穴、風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視;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風。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督脈、陽維之會。 《針灸聚英》:項後入髮際1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針灸資生經》:風府者,傷寒所自起,壯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項。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扁鵲心書》: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

 

 

WEFV2626EFCEYYYB15VEF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NNG4EyJ.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26500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梧棲自然捲毛燥有漂過修改髮型推薦髮廊專業染髮燙髮髮廊大雅漸層漂染北屯如何維持頭髮的顏色學生染髮推薦髮廊台中西屯髮色去色處理推薦染髮店
太平韓男造型 后里內彎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灰色霧感台中染髮推薦梧棲精油養護護髮推薦髮廊 大遠百附近瀏海減齡方式推薦髮型設計工作室 台中男士理髮推薦豐原美式風格的質感男仕理髮上班族染髮推薦髮廊 潭子自然蓬鬆髮型修改推薦髮廊學生染髮推薦髮廊 燙髮技術最好的台中髮廊東勢好感度最高色系推薦染髮店 新社完美的染髮效果專業剪髮推薦髮廊 PTT推薦的台中護髮染髮燙髮推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特價優惠開箱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